文/張鈞棨 2006/11/20

因為11/25~26在桃園有憶師恩法會,

所以這週臺中大專班上的是偉人的心靈世界之日常法師。

而在課堂中看了日常法師的影片&由老師們分享了老師的生平。

在討論的題目中有一題讓我很有感覺,分享如下:

問:日常師父的心靈特質?

還記得一句在輔導原理與實務中學到的話「幫助他人解決問是是『慈悲』」,

因此慈悲是種利他無所求的心,因此師父在五十八歲高齡依舊去到印度習法。

一切都只為了利眾生尋得可歸依的路。

曾經一句「你要成就自己就留在這裡(印度),要弘法就回去臺灣。」

就因為師父的慈悲心是利他的,所以他回來了,即使開頭並不順利,

多少次漢藏佛法之間的鴻溝導致師父被婉轉地請出道場。

一般人的心大概已經被磨盡而放棄時,

師父哭了,不是為自己弘法受阻而哭泣而是為了眾生至今無緣聞得善法而哭泣。

而皇天不負苦心人,在師父慈悲的堅持下,

現今福智在文教、心靈提昇及有機農業方面已有規模。

因為一顆慈悲利他的心而行,正是日常師父的寫造。

* * * * *

其實無論是什麼人都能依著慈悲利他的心去做善事的

但絕不是自以為站在好的一邊,而去幫助壞的一邊。

因為如果一旦有了自己比較高比較好的想法,

那這種慈悲就變質了,變成一種為了讓自己感覺很慈悲而行善或助人。

這能算是真的發自內心幫助人嗎?

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發自內心地幫助人,如果師父一般有著一顆慈悲利他的心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若雨似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